• 24小时服务热线:
  • 13373109507
行业资讯

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赚得开心,市民吃得放心

更新时间2017-10-30 10:58:11  点击次数:1223次    网址:www.hdyimeng.com

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赚得开心,市民吃得放心


 惠州金种公司的现代化自动养鸡场。


   惠州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和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也是国内大的供港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惠州市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及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在农田基础、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和科技兴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助推惠州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农田的改造夯实了农业基础,农业的产业化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品牌化和科技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附加值。惠州农业的转型升级让农民赚得开心,市民吃得放心。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938元,增长20.5%,连续5年达到两位数,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2011年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高达99%以上。


  强基础“十二五”将改造65万亩中低产田


  建设高楼大厦,重要的莫过于打好坚实的根基。发展农业其实也一样,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首先必须做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惠州拥有耕地总资源212.2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72.9万亩,耕地类型主要有沿江河流冲积地、沿海滨海沙地、山区砂页岩和花岗岩冲积地,其中六成多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针对基本农田中低产田比重较大的情况,多年来惠州市高度重视,对全市基本农田进行系统规划,分步实施,连片整治。在各级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改造中低产农田,兴修农田水利。其中2006年至2010年便投入了建设资金4.2亿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改造标准农田总面积58.5万亩,建成连片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18个,其中1万亩以上的10个、0.5-1万亩的34个。改造区年新增农业产值7.2亿元,带动50多万周边农民群众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


  根据《惠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十二五”期间,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还将继续加大,计划投入各级财政资金8.3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5万亩,建设小陂头60座,新建连片5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120个,其中1万亩以上的4个、0.5-1万亩的25个。到2015年,全市标准农田总面积将增加到118万亩。


  推产业 210家企业带动22.5万农户增收


  胡运生,是惠东县稔山镇竹背村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种植水稻,很难赚到钱,但这几年他成为惠州市好收成农贸公司的订单合作农户之后,种植水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每年种植两造水稻各25亩,光靠这一项一年便能净赚三、四万元。


  胡运生在好收成农贸公司的带动下走上致富路,是惠州210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22.5万户农户增收致富的缩影。


  近年来,惠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2002年便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惠州市重点发展30家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方案》两个文件,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安排80万元用于奖励农业龙头企业。2008年,又出台了《惠州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方案》,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增加到600万元,奖励资金增加到200万元。培育和壮大了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博罗广大甜玉米合作社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从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传统发展方式向现代发展方式转变,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目前,全市各级龙头企业发展到21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89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2011年,企业经营总收入达71.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40.1%,带动全市43%、22.5万户农户走上产业化之路,户均增收3720元。


  创品牌 创建省市名牌名优农产品87个


  四季绿公司的“四季绿如蓝”品牌蔬菜一斤卖到10元,海纳农业公司的“水中鲤”有机米售价是普通优质大米的3倍以上,惠东奕达公司的“奕达康绿宝”马铃薯特供上海世博会……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企业市场化经营的程度大大提高,农业企业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除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之外,打造品牌也是关键。四季绿公司、海纳公司和奕达公司的品牌农产品就是好的印证。


  近年来,惠州市农业部门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广东省名牌、惠州市名优和“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为重点,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业企业树品牌、创名牌。一些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不仅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米”、“放心肉”,还注册了商标和品牌,并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三品”认证,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打造了一批省、市名牌名优农产品,提升了惠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三品”认证企业144家、基地151个、产品30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127家、基地133个、产品195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1家、基地12个、产品23个,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6家、基地6个、产品86个),创建省级名牌农产品21个、市级名优农产品66个,培育特色农产品种养专业镇(村)68个。


  重科技7年获省市农业科技奖励101项


  海纳公司成立了惠州市首个院士工作站;四季绿公司自主研发的轨道式大面积喷灌设备不仅节水环保,更可节省人工近8成,年可节约开支426万元;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分析能力,奕达公司在马铃薯种植基地建立气象观测站;为提升马铃薯种薯的质量,九华公司在内蒙古建立种薯繁育基地,聘请马铃薯专家自主研发优质脱毒种薯……近年来,惠州市的农业企业纷纷加大科技投入,使科技兴农在惠州大地遍地开花。


  近年来,惠州农业部门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全市建立了22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省级农业院士工作站和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与培训站等一批农业科研创新平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各级科研机构及平台每年承担科技攻关及区域试验项目50项以上,“十一五”以来,共自主选育家禽、水稻、玉米和蔬菜新品种6个,获省市农业科技奖励101项。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5年的47%提高到56%。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上,“十一五”以来,每年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0个(项)以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900场(次)以上;通过“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业标准化等培训项目,培训农民3万人次以上,使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更好地惠及农民百姓。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生猪良种覆盖率达100%。

(编辑:admin)